小学生阅读美文100字美文加赏析

  • 2023-06-13
  • John Dowson

  1月16日,商务部公布,2012年中国国外直接投资(FDI)金额同比下降3.7%,三年来尚属首次

小学生阅读美文100字美文加赏析

  1月16日,商务部公布,2012年中国国外直接投资(FDI)金额同比下降3.7%,三年来尚属首次。其中制造业同比下降4.5%,超过服务业下降的2.6%;而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4925家,同比下降10.1%。

  这并非是外资第一次转换对中国投资的看法。2011年3月,在日本大地震后,埃森哲曾对287家跨国制造企业(总部大多在美国)高管做出调查,有61%的人表示:近期曾考虑通过将制造和供应部门迁移至本国或“近岸”地点,使供应地和需求地更紧密地配合。

  而一份来自于波士顿咨询公司的报告也给出了如下结论:在未来五年中,对于多数销往北美市场的商品而言,相比美国部分地区,在中国沿海城市建厂只能减少10%到15%的生产总成本,运输和存货成本是最主要改变因素。而一份来自普华永道的报告观点是:东南亚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有力竞争者。

  这其实已经不是预警,而是已经开始的事实。通用电气、科特彼勒、福特汽车、科尔曼和NCR等已经将其部分制造回流美洲。而阿迪达斯则在2012年底关闭了在中国的最后一家工厂,将制造全部转移到东南亚,而类似的中低端制造业的跨国企业还包括耐克、爱世克斯、LaPerla等等。

  本人认为是后者,2001年5月,本人曾撰写《当宝洁不可抗拒地到来》一文判断:当中国按照美国的标准加入WTO后,中国将成为世界工厂,跨国公司将成为中国大多数产业链的控制者。其后5年,这两个判断已成为公认的事实。

  中国在当时之所以遭遇世界工厂机遇,有着特定的条件:1,随着前苏联解体和中国改革开放,国际壁垒大幅下降;2,中国未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工业基础良好;3,因特网的推广、ERP和SCM等信息管理工具的广泛使用,扩大了跨国公司的有效管理半径;4,国际石油价格低廉,每桶仅在20美元,加之超级巨轮的普及,使国际海运很廉价;5,美国和西方劳动力和环境价格昂贵,中国劳动力极为便宜和充沛,资源和环境极为廉价,劳动保障可以忽略不计;6,中国给予外资以超国民待遇,享受土地税收优惠,等于变相从中国企业向外企输送利益;7,中国人民币便宜……这使得将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便为西方资本家创造了更丰厚利益的新空间。

  奥巴马政府上任后,明确将再工业化作为美国复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从2009年到2012年,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和法案,其先后推出了《美国制造业振兴法案》、 《重振美国制造业框架》、 《清洁能源与安全法案》、 《“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等一系列法案, 实行“五年出口倍增计划”、“内保就业促进倡议”等多项政策来帮助美国制造业复兴,并且对海外生产迁返回国的公司予以税收优惠刺激、对没有迁返回国的公司征收惩罚性税收等,希望提振本土制造业。

  与此同时,中国的制造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1,自2005年7月迄今,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约35%;2,土地价格大幅上涨,进而推动劳动力价格大幅上涨,中国工人与美国工人工资之比已经由当年的3%提高到今天的17%;3,石油价格已经由每桶20美元上涨到今天100美元上下,海运成本大幅攀升,原材料价格也大幅攀升,铜由2000年初每吨约2000美元左右上涨到近期约8000美元;4,中国环境和劳工保护成本也在增加;5,随着政府规模和投资不断膨胀,各种税费也不断攀升,现在工业化大国中,仅次于法国位列第二(当然中国的社会公共福利远不如法国)。

  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在中国超国民待遇被取消,而美国给出了新的政策优惠,以及美国超低的资金成本,和全球最低的石油天然气价格(石油比欧洲约便宜20美元,天然气是欧洲的1/5,中国的1/7),再考虑运输成本的减少,从而汇聚成强大的回流动力。

  在美国已经将中国列为其首要的军事和经济对手的情况下,即使是中低端制造业,美国也更愿意把市场留给东南亚国家,这就是美国推动TPP(环太平洋自由贸易伙伴关系)的动机,这个组织是将中国排斥在外的。而如今的中国比越南、印尼等国家并不具备成本优势。

  在世界工厂时代,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运到中国,加工成钢铁,生产冰箱运到美国销售;而未来,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将直接运到墨西哥炼钢,生产冰箱销售到美国。这个变迁就是全球产业链一体化转变为区域化,原来中国这棵枝繁叶茂的“世界工厂”参天大树,将被删繁就简,规模更小但产业链更高效,阿里巴巴正是由此乘势而起;其中也蕴藏着中国本土优势企业从跨国公司手中重夺回市场控制权的可能,加多宝和小米手机正在尝试。

  未来3-5年,不仅仅是世界工厂的机遇发生逆转;也是2005年7月由人民币升值所引发的国际热钱投机中国大潮流的逆转期;也是官僚外资既得利益不断扩张后,逼迫到公众国人承受力底线,即将发生逆转的时期;也是中美两国竞争最激烈的时期。因此,未来中国3-5年的挑战将是改革开放30年来前所未有的,甚至是建国60年来最严峻的。

  在笔者看来,城镇化是继四万亿救市、稳增长之后,中国放弃了最后一次主动调整的机会,未来3-5年的我们只能地接受硬着陆而带来的调整,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调整将是全方位的,不仅是经济金融的,还将是社会和的。

  这将意味着这个冬天之冷之长将超过大多数企业家的想象。本人估计,只有少量有准备的工商企业(约占10-20%,备有充沛的现金流,具备期货对冲保值能力)能够变危机为契机,变得更加强大;20-30%的企业在严冬中勉强生存下来,而后慢慢复苏发展;而不少于50%的企业将茫然无措,眼睁睁地看着在世界工厂时代积累的财富一点点被耗干,而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对于中国,这未必是坏事,这恰恰是经济机构调整的目标。但是对于企业家的命运来说,则将是天堂地狱之别,中国的企业家们必须抓住最后的时机,做坏的打算,向最好的结果努力,进行针对性的准备,以免成为牺牲品。(作者为中华元智库创办人,此文删节版已于1月22日刊发于第一财经日报,仅供参考,投资者决策风险自负,联系邮箱;中华元智库联系方法:电话 邮箱 )

  上周中国有两则重要信息:一,至2012年底中国M2余额人民币97.42万亿元,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英国的4.9倍,日本的1.7倍。而且这些货币多为近年累积,2009年起每年增加10万亿。目前M2与GDP之比近190%,新华社警告:随着投资效率明显下降,以资金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正走入死胡同。二,2月1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12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出现1999年以来首次年度逆差,逆差额达1173亿美元;除了第一季度外,第二至第四季度均呈现逆差。而2011年我国资本和金融项目为顺差1861亿美元。

  这均非好消息。2012年中国首现资本项目逆差,很可能意味着自2005年7月份的人民币升值红利出现逆转;即此前由人民币升值所吸引的国际热钱投机中国,助推资产泡沫的力量正在转向;而M2达到世界第一,是美国的1.5倍,而且是在2012年出现资本项目逆差1173亿美元,外汇储备仅增1300亿美元,增幅2004年以来最低的情况下,这意味着中国通过宽松货币以推动经济增长,同时保持较低通胀的道路接近尽头。

  尽管2012年四季度,中国GDP增速由三季度的7.4%反弹到7.9%,被不少经济学家称为中国实现软着陆。然而,正如史蒂芬·罗奇上周撰文指出的:这或许是中国最后一次零伤害的软着陆。出口和外需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他警告,第四季度GDP环比增长可能是中国增长最后一次毫发无伤地逃过外部冲击。

  在过去四年中,中国实现了两次软着陆,分别是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和2010年爆发的欧洲金融危机。在应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中国采取了“四万亿救市”——中央政府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而带动全国投资18万亿元;而在应对2010年以来的欧债危机时,中国采取了“稳增长”的政策,各地纷纷出台上万亿的投资拉动计划。致使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总额在2010年底达到了10.7万亿元,这个总额中包含了省市县,但未包括乡镇的债务。如今两年过去了,一些专家评估其实际总额在15-16万亿元之间。

  换言之,在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和2010年欧债危机后,中国没有选择乘机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尽管2007年3月总理曾评价到:“中国经济存在着不稳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而是采取了加大政府投资的政策,这对于帮助美国和欧洲度过各自危机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也让中国暂时避免了调整的痛苦,但是它的成本是巨大的——政府天量投资的来源:1,增税——过去5年来财政收入的增速几乎达到了GDP和居民收入增速的两倍,2,从银行借贷,透支了政府未来更多的财政;3,更多的货币增发,稀释转移百姓收入积累;4,土地价格大涨,政府用高房价转移国民财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政府的投资效率低下,每投入1元前,连0.5元都收不回来。

  如今,通过自身4年努力和中国的帮助,美国已经快要走出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低谷,其金融、货币先后得到了修复,再工业化初见成效,能源独立成效显著小学生阅读美文,资金使用成本全球最低。其个人和企业部门资产负债表都得到了修复,并开始扩张,房地产业触底反弹,道琼斯指数上周上破14000点,逼近其2007年高点。政府也开始了财政再平衡的努力100字美文加赏析,上周公布的美国四季度GDP下降0.1%,主要是政府开支大幅减少,其中国防支出大幅减少22.2%,创下四十年最大降幅。政府支出减少6.6%。

  欧债危机也随着欧洲央行宣告OMT计划,而进入了一个平稳期。欧洲经济问题本来就不大,它的房地产和金融泡沫本来就受抑制,以德法为代表的国家长期以来重视制造业,它唯一的弱点是南欧国家收支失衡——根源在于社会福利过高同时国民比较懒散——在过去2年中被美国金融进攻力量放大了。

  在应对欧债危机的过程中,欧盟很可贵地做到了没有像美国那样印刷更多的钞票来逃避问题,而是试图真正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金融寡头的既得利益扩张和选民的既得利益扩张——由于欧洲各国央行绝大多数都是国有的,金融寡头的利益本来就不像英美那样强大,而欧债危机以来,欧盟对于各国选民,特别是“欧猪国家”选民也没有让步,从未停止压迫这些国家削减政府开支和选民福利。即欧洲是真正在寻找资源低消耗、经济低增长和国民低生活水平的新平衡,这对于整个人类都是最重要的方向。

  欧盟最聪明的是,它最后找到了打击美元金融进攻性力量的杀手锏——欧洲央行OMT计划。做空欧洲的投机资本主要目标是各国国债,使之国债收益率超过6-7%,造成该国财政无法还本付息,进而国债违约冲击欧元。OMT计划恰恰是给与这些投机做空资本以巨大威慑,即如果它们推高某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隐形高压线,会触发欧洲央行直接印钞去购买该国国债,这将使该收益率急速下降,国债价格急升,会使投机资本瞬间大出血。

  更妙的是,投机者没人知道欧洲央行设计的隐形“高压线”有多高,那么,他们最明智的对策是——别再冒险跟一个能看到你底牌,你却看不到他底牌的强大对手博弈。这其实是近期欧洲各国国债收益率降到各自债务危机最低点,与此同时欧元兑美元由1.20上涨到1.37的原因。而这又反过来为欧洲财政一体化创造了良好条件。

  简言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中面对迟早要面对的经济调整谷底,美国先因次贷危机跌入谷底,如今已经快爬出来了;2010年欧债危机以来,欧盟如今也快下到了谷底,唯有中国一次次拽着绳子拒绝下去,第一根绳子是“4万亿救市”,第二根是稳增长,第三根是城镇化,一根比一根更脆弱,将宝贵的资源和时间大量浪费掉了,并使问题更加积重难返。

  现在中国面临的最危险挑战是,如果未来半年到一年,美国真的彻底爬出来了(以停止QE为标志),而中国仍然拒绝主动下到谷底,美国施施然走到中国身后,剪断了绳子,中国很可能会直接摔下去。现在美国手里至少有四把剪刀:1,停止QE;2,大幅推高国际粮价;3,对伊朗战争,封锁波斯湾,大幅推涨国际石油价格;4,加剧东亚地缘危机,甚至引发战争。

  即以中国为首的新兴市场国家在2013年是否会开始硬着陆,已经成为最大悬念。中国对此必须高度警觉,应主动采取措施开始攀下谷底——比如强力房地产调控,否则拖得越晚,代价越大,未来的硬着陆的痛苦更剧烈,甚至不排除房价大跌50%以上可能。(作者为本报特约主笔,中华元智库创办人,仅供参考,投资者决策风险自负,联系邮箱)

  1月11日,国际统计局公布了2012年12月份的CPI(居民消费者价格指数)和PPI(生产者价格指数),分别为2.5%和-1.9%,上证指数因而大跌1.78%,这符合2012年7月16日,本人撰写《中国CPI探底将昙花一现》文章做的两个判断:1,CPI将很快触底反弹;2,中国未来将出现农业品通胀和工业品通缩的两重天的情况。

  2012年底的CPI和PPI的正负差额已经达到了4.4%,已经可以初步证明农业品通胀和工业品通缩的分化。然而,如果仔细分析CPI和PPI的结构,你会发农业品和工业品的实际分化得更严重。

  在PPI中,生产者出厂价格中,仅食品、衣着、一般日用品为正数,分别为0.8%、1.3%和0.8%,都是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不可或缺的刚性需求。其余均为负数;在生产者购买价格中,9大项中仅食品上涨同比1.6%,均为负值;在CPI中,涨幅最大的是食品类,其中鲜菜涨14.8%、水产6.1%、油脂4.5%、粮食4.1%100字美文加赏析。而可归入工业品的耐用消费品仅上涨0.3%。

  现在可以判断,农业品通胀和工业品通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显著特征之一,未来仍将继续扩大差距,将成为中国最为头痛的经济难题之一,即这将是比单纯的通胀或通缩更麻烦的问题。

  工业品的通缩意味着企业利润更菲薄,工商业景气程度更差100字美文加赏析,即失业将更多,居民收入不断减少;通胀则意味着居民消费,尤其是食品类的刚性消费价格将不断上涨,此消彼长之下,即居民的实际购买能力,即内需实际将持续萎缩。而如果农产品通胀超过了居民的最后承受力底线,则可能演化为社会稳定危机。

  如此两重天非一日之寒热。工业品的通缩根源是产能严重过剩,产业整合度低下,缺乏对下游零售系统的议价能力。自1990年代中期,中国制造产能的急速放大,源于中国世界工厂的机遇,欧美等国将其制造业大量转移中国,中国为整个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制造,再加上国内大规模的城市化,使得中国粗放型工业产能达到了人类空前(也必然是绝后)的高峰。

  然而,随着欧美先后陷入金融经济危机,特别是美国推动再工业化,TPP寻求对中国的进口替代,产能过剩更加突出,由于国有企业参与诸多行业市场化竞争,使得产业整合难度很大。同时2008年以来的股灾,以及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严重损耗了中国居民财富积累,损害了内需消费力。因此,尽管在税赋日重,利润菲薄,甚至濒临破产倒闭的情况下,很多企业仍不得不参与恶性价格竞争,进而造成工业品全面通缩的局面。

  与此相反,农业品的价格一直被政府压制,长期低于其实际价值,一个典型现象是一斤大米长期不及一瓶可乐的价格。而更大的问题在于,过去二三十年的城市化占用了大量的良田,农业包产到户使得农田水利长期失修,种子化肥等渠道越来越被外资所控制。这些长期积累的隐患,被粮食单产两种提高——1,大豆面积改种高产玉米;2,袁隆平科研提高水稻亩产——而掩盖,粮食总产出现了所谓的“九连增”的大丰收。

  即便如此,中国农产品进口也在不断攀升,2012年进口谷物1398万吨,同比大增156%。除了玉米外,连大米都进口了260万吨,同比大增352%;而在油脂饲料中,进口大豆高达5838万吨,是中国国产大豆产品的6倍。据有关专家估算,2012年中国粮食(含油料饲料)的自给率已经下降到90%以下。

  进入2013年,随着大豆耕地改种玉米接近尾声(现在国内大豆种植面积不及玉米的1/5),随着水稻单产逼近极限,农业长期积累的问题将难以掩盖。考虑到未来极端气候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作为最大粮食出口国的美国将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不排除在2013年或未来几年中,推动伊朗战争进而封锁波斯湾,同时推高国际石油粮价遏制中国的可能性,未来粮食通胀将会进一步上行,此长彼消下,工业品通缩将进一步恶化。

  此外,未来1-2年,由于推动城镇化,并允许土地私有化流转,这可能导致在转换期出现更多的农地撂荒,使得国内粮食生产受到影响。对此不能不高度重视。(作者为本报特约主笔中华元智库创办人联系邮箱)

  确定性投资,即事先就能确定收益的投资。很多投资者都买过国债,国债就是事先能确定收益的投资产品。每当一种国债发行时,你就能根据购买时的利率,确定几年后的收益。国债之所以一直成为大众投资的主要选择,就在于它具有其他投资品种无可比拟的“确定性”。

  将购买国债的“确定性投资”转嫁到股票交易中,在这点上,林园和巴菲特不谋而合。股票与国债相比,风险显然要大于后者。风险的实质就是“不确定性”。你很难预测公司几年后的经营状况,公司的业绩是上升还是下降。但过去和现在已经发生的事情是具有“确定性”的,未来只是过去和现在的延续。比如公司签订一份合同,兼并一家公司,发明一项技术,获得一笔现金,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很有可能保持公司的优势。巴菲特和林园正是从已经发生的“确定性”中推导出了未来的“确定性”。

  1.“研究我们过去对子公司和普通股的投资时,你会看到我们偏爱那些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司和产业。”“经验表明,盈利能力最好的企业,经常是那些现在的经营方式与五年前甚至十年前几乎完全相同的企业。”——长期稳定的老字号公司,依然拥有最好的盈利能力,未来不会有太多变数。

  2.“一座城堡似的坚不可摧的经济特许权正是企业持续取得超额利润的关键所在。”“一项经济特许权的形成,来自于具有以下特征的一种产品或服务:

  以上三个特点的存在,将会体现为一个公司能够对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进行主动提价,从而赚取更高的资本报酬率。”——公司经营领域的排他性,确保未来垄断利润的长期独享。

  3.“对于投资来说,关键不是确定某个产业对社会的影响力有多大,或者这个产业将会增长多少,而是要确定所选择的任何一家企业的竞争优势,而且更重要的是确定这种优势的持续性。那些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具有很强竞争优势的企业能为投资者带来满意的回报。”——先人一步的竞争优势是未来的保障。

  4.“我们持续受惠于这些所持股公司的超凡出众的经理人。他们品德高尚、能力出众、始终为股东着想,我们投资这些公司所取得的非凡的投资回报,恰恰反映了这些经理人非凡的个人品质。”——有人品担保,公司至少不会误入歧途。

  5.“我们从来不看什么公司战略规划,我们关注而且非常深入分析的是公司资本分配决策的历史记录。”“一旦成为CEO,他们需要承担新的责任,他们开始必须进行资本配置决策,这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计划赶不上变化,一个人的习惯不容易改变,公司的经营习惯也是如此。

  6.“真正能够让你投资赚大钱的公司,大部分都有相对偏高的利润率。通常它们在业内有最高的利润率。”——高利润率保证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流用于发展。(有了以上5条准则,公司的盈利能力高于业内平均利润率的既定事实一般会持续很长时间。)

  9.“内在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为评估投资和企业的相对吸引力提供了唯一的逻辑手段。”“内在价值可以简单地定义如下:它是一家企业在其存续期间可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贴现值。”——现金流量的贴现值,所依据的标准就是国债利率。

  10.“我们在买入价格上坚持留有一个安全边际。如果我们计算出一只普通股的价值仅仅略高于它的价格,那么我们不会对买入产生兴趣。我们相信这种‘安全边际’原则——格雷厄姆尤其强调这一点——是投资成功的基石。”——等于是折价买入国债!利用市场先生的错误,是巴菲特投资思想的一个重点。

  巴菲特对于他持股公司的营运状况,和他自己的私人公司了解得一样清楚。巴菲特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些公司的销售、盈余、利润和资本转投资的需求上,每天的成交价对他完全不重要。照巴菲特的说法,就算股票市场关闭10年,他也不会在乎。

  巴菲特以其在股票市场投资很少失手而被称为“股神”,其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非常简单:就是认为股票的价格最终是由股票所代表的资产收益价值决定的,所以他在股票选择上,就是购进那些投资价值被低估的股票长期持有,而不管股票市场如何波动。

  有人曾质疑巴菲特当年没有购买微软的股票,错失了一个赚大钱的机会。但是,决定巴菲特是否购买的是其基本的投资理念,如果微软这样的风险型企业进入他的投资组合,那就肯定会有其他的同样风险型的企业进入,巴菲特只是根据自己的投资铁律选择了一种自己最能够把握的组合方式。

  2006年以来国内A场持续走牛,到2007年开户入市的热情空前高涨。据统计,2007年前10天,中国新增客户数达到129.1677万户,平均每天开户数达12.9168万户,创下近乎疯狂的纪录。1月23日的数据显示,中国A股、B股以及基金的开户人数达到8093.41万户。股民数量首度超越美国。而来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的数据显示,农历新年后,开市第一天2007年2月26日,A股开户数超过11万,相比年前最后一天2月16日的4.08万户,增长了171%。2月27日,A股开户数创2006年以来单日开户数纪录,达13.1万户。

  目睹着已经10年没有看到的A股暴跌惨景,所有中国股民茫然无措,“牛皮”的股评家哑语失声。不过,大家都明白一个事实,“2?27”暴跌的幅度无论放在任何国家的金融市场历史中都属十分罕见,9%的整体下跌深度即便在成熟市场中也一定被判定为灾难,何况A股还有涨跌幅的限制。

  这个故事恰好是当下中国的写照,无数人蜂拥而至,甚至很多疯狂的投机者已经把自家的房子典当或出售,换了钱去购买基金或直接炒股。但其实这里面绝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股票是什么东西,只是看到周围的人赚了钱,于是也一起进来。

  林园认为,这就是中国超过8000万的股民赚钱的少、赔钱的多的根本原因。不仅仅是刚入市的新股民,甚至一些在里泡了多年的老股民,对于他们为什么要做股票、的魅力到底在哪里也还不清楚,整天都在追涨杀跌,寻找黑马,结果累得半死,却只弄得伤痕累累,甚至血本无归。

  林园认为,炒股的奇妙之处就在于,它不同于做一般实业,理论上讲它可以做到无限大,不受行业瓶颈的限制。投资者只要抓住行业的快速增长周期,选择其中的龙头公司,买入并持有,等行业增长后卖出,再选择其他高速增长的行业重新介入,这样就相当于在跨行业做实业。由于证券市场有非常好的兑现性,这样的跨行业操作才能实现,这是做实业投资所不能实现的。

  而进行这样的操作,就要求投资者必须将投资的确定性放在首位。如果你的投资是不能够确定的,那就等于是在,这也意味着你没能充分利用好证券市场,实现资产的复合式增长。因此,确立“只有把确定性放在首位,才能实现复合式增长”的思维方式,比在某一次投资中获得巨额的回报,或者抓住一匹大黑马重要得多。

  证券市场对于每一个投资者来说,都是需要时间积累来实现财富的几何式增长,所以在证券市场中,年龄对每一个投资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你30岁拥有100万元,和35岁拥有100万元,在其他实业投资方面可能区别不是很大,但在证券市场上的差别却是相当大的。因为,在证券市场中,你的钱就是你的赚钱机器,如果你的资产每年都能够实现快速增长,那么你的钱就会越滚越多。中国人讲四十不惑,40岁以前对股民来说都是学习阶段。

  事实上,在炒股者中,我们也没有见过年纪轻轻就成为大富豪的。巴菲特30岁时只有100万美元,37岁时成为千万富翁,49岁时才成为亿万富翁。只要你不犯错,那么在上是可以赚大钱的,不犯错是赚钱的关键,这就要求他们的投资首先要考虑确定性。

  归根结底,就是做自己能够把握的事,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你对哪一个行业比较熟悉,能够把握哪些企业的走势,你就去买进它的股票,对于那些不熟悉的、不能准确判断其未来走势的企业股票一定不要买进。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公司经营的确定性最重要。所以,投资者一定不能投资盈利没有确定性的公司。另外,投资者买入股票当时的股价是否能让他们

  根据巴菲特的说法,经济市场是由一小群有特许权的团体,和大部分无特许权的商品企业团体所组成。后者,其中的大多数是不值得投资的。他将小部分拥有特许权的团体,定义成是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企业,而这些商品和服务是:

  一般情形是,有特许权的经销商甚至在供过于求、以及产能未完全利用的情况下小学生阅读美文,也能提高商品的价格。像这样的价格变动能力是此类经销商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使得它们获得较高的资本投资报酬率。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有特许权的经销商拥有大量的经济商誉,这使得它们有较高的耐力去承受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影响。

  反观这些无特许权的商品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多半大同小异,竞争者彼此之间没有太大的差别。几年以前,基本物资包括石油、天然气、化学药品、小麦、钢、木材和桔子汁等等。到了今天,电脑、汽车、航空公司、银行业和保险都已经变成日常必备的产品。尽管有庞大的广告预算,要有效地区别产品的差异仍极为困难。

  一般来说,商品企业的报酬率都不高,而且“最有可能是获利不易的企业”。既然产品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能在价格上互相较量,拼命地把产品的价格压低,甚至比成本高不了多少。除此之外,也只有在商品供应紧缩的时候能够赚钱。巴菲特指出,决定商品性企业长期获利能力的关键,是供应紧缩年数和供应充足年数的比值。然而,这个比值通常都很小。

  大多数拥有特许权的经销商,也都拥有经济上的优势。一个主要的优势是,它们拥有随时抬高价格,以及在投资资本上赚取高额利润的能力;另一个优势是,他们能够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生存。巴菲特认为,最好的情况莫过于犯了错还能够获得高额报酬。他说:“特许权经销商能够容忍经营不善的失误。不当的管理能减少特许权经销商的获利能力,但不至于造成致命的伤害。”

  特许权经销商最大的弱势是,它们的价值不会永远不变。它们的成功不可避免地会吸引其他业者进入市场,竞争将会跟着发生,替代性的产品跟着出现,各个厂家的商品之间的差异性也就愈来愈小。在这段竞争期间,经销商将逐渐地退化成巴菲特所说的“弱势特许权经销商”,然后进一步成为“强势的一般企业”。最后,曾经拥有无限潜力的特许权经销商,会萎缩成为一般性的商品企业。

  当这样的情形发生的时候,良好的经营管理能力的价值和重要性将大为提升。特许权经销商可以在不当的经营管理下生存,一般的商品性企业却不能。正因为如此,巴菲特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具有特许经营权,特许经营权是巴菲特投资理论的核心,特别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持有具成长性的特许经营企业股票是持续稳定获得高额收益的最佳途径。

  垄断就是指一个或几个厂商利用其在市场上对某一产品具有排他性的控制权,通过制定垄断价格来获得超过社会平均利润率的超额利润(或称为垄断利润),通过设置行业壁垒,阻止资源在某行业的进出,从而限制了某行业本应出现的自由竞争。在实践上,根据垄断的成因,可将垄断的市场结构分成三种类型:一是自然垄断性市场,即由于技术和自然因素,某一行业只有一个或几个经营者独占或分享该行业的有限资源而导致的市场垄断。二是经济垄断性市场,即一个或几个经营者,通过竞争、联合、兼并、购买形成了规模经济优势,控制了该行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所形成的市场垄断。三是行政垄断性市场,即政府及所属部门运用行政权力,以垄断经营、特许经营权等方式构造行业壁垒,使某一行业只有一个或几个经营者独占或分享该行业的资源和提供产品而形成的市场垄断。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垄断行业由于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使得一般性企业很难进入,因此,这类企业能持续不断地获得大大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垄断利润,尤其是行政垄断性行业,其未来的收益稳定而且确定,如高速公路、机场等。对于高速公路这类企业,需要了解其目前的车流量(高速公路每月都公布)以及离高速公路满负荷还有多远。据此,就可以计算出此高速公路的未来增长潜力。现在的车流量越大,则未来的增长空间越小。另外,投资者可以实地考查一下路面状况,以确定公路的维修成本,以便对其未来的盈利情况有一个更准确的把握。而机场是靠飞机起降飞来实现利润的。对上海机场的调研,林园主要看其起降次,以及未来上海机场的功能定位。如在调研中,他了解到上海机场想要打造国际客运及货运的亚洲乃至是世界的中转中心,而且初步已经有了成效。未来几年,上海机场仍将向着世界的中转中心这一目标迈进,这一确定的发展方向也就决定了其未来的盈利模式,其前景及走势是确定的。

  这类企业也就是林园常说的“红烧肉”、“粉蒸肉”的故事。“红烧肉”、“粉蒸肉”之所以能够千百年地传承下来而没有消失,自然有它的道理,那就是其品牌值得信赖、产品质量过硬。事实上,真正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产品是很少的,而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独有的这些“好东西”会逐步传遍到世界各地,这些品牌企业或者老字号产品是最有机会“全球化”的,市场在逐步扩大,利润也会同步放大,而这些“老字号”由于其产品的“独有性”,其定价能力非常强、产品毛利率都很稳定,因此,买入这些公司的股票风险是相当有限的。如老字号品牌企业“同仁堂”,老字号产品与老字号品牌同时共有的企业如云南白药、贵州茅台、五粮液,老字号产品“马应龙”等等。的确,像同仁堂这样的企业虽然近两年来利润没有增长,但其经营业绩也算“稳定”。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同仁堂”自上市以来其股价经过大幅上涨后,股价也能在相对高位站得住,未出现持续下跌的情况,这也就是说,老字号企业最差的结果也是经营稳定。所以他认为老字号企业是最能产生“大黑马”的摇篮。

  一个女孩买了一个手机,她说现在的手机价格真便宜,才一千多元一个,林园问她,你一个月赚多少钱,女孩说2000元钱,按照林园的标准,以2000元的月收入水平买价值一千多元的手机似乎太贵了。这一简单的判断后面实际上有一个估值的标准问题。林园认为,投资一个公司就像买一个手机一样,最重要的就是要搞清楚它的价值几何,它到底值多少钱,它到底贵不贵,这就是他投资的依据。但贵与不贵本身并不是绝对的,它是由很多因素来决定的,林园为什么说一千元买一个手机太贵了呢?过去的事实告诉他,那些能通过投资来实现大量工业化生产出来的商品,它的价格最终都是趋降的,他投资时,尽可能回避这类公司。但也有一些企业是例外的,比如,招商银行、中集、江中制药、伊利牛奶、瑞贝卡等,表面上看它们所处的行业及产品并没有什么特别,但它们在市场竞争中能够成为强势企业(市场集中度增加)。为什么这么说呢?它们的优势在哪里?林园在参加招商证券组织的三峡游期间,见到了招商系统的老领导,据他们说,招商银行这样的企业,成立之初就实行市场化运作,没有政府背景,是经过十几年市场竞争出的强势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看好。伊利、江中制药(从校办企业起家)也有类似的成长背景。瑞贝卡为什么能打败韩国企业,成为假发制品行业的老大,瑞贝卡的创始人将其归结为中国人的勤劳、聪明,对于这点林园也深有同感。因此,林园对这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出来的强势企业(市场龙头老大),有无比的热情,他认为,未来的结果可能就是随着消费的升级,这些已经形成品牌的强势企业,会渐渐增加它们的产品毛利率,使它们的利润有超预期的增长,这些企业就像出山老虎一样凶猛。对于这些公司,林园将对它们进行密切的跟踪、调研,适时买入。

  作为价值投资概念的核心,安全边际在整个价值投资领域中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定义非常简单:实质价值或内在价值与价格的顺差,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安全边际就是价值与价格相比被低估的程度或幅度。

  根据定义,只有当价值被低估的时候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正,当价值与价格相当的时候安全边际为零,而当价值被高估的时候不存在安全边际或安全边际为负。价值投资者只对价值被低估特别是被严重低估的对象感兴趣。安全边际不保证能避免损失,但能保证获利的机会比损失的机会更多。

  格雷厄姆和巴菲特这两个大师级的人物之所以都非常强调安全边际原则,之所以都要求一定的安全边际,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影响股票市场价格和公司经营的因素非常庞杂。而相对来说,人的预测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很容易出现预测失误。有了较大的安全边际,即使我们对公司价值的评估有一定误差、市场价格在较长时间内仍低于价值、公司发展受到暂时的挫折,都不会妨碍我们投资资本的安全性以及保证我们取得最低程度的满意报酬率。这就是安全边际原则的精髓所在。

  巴菲特指出:“我们的股票投资策略持续有效的前提是,我们可以用具有吸引力的价格买到有吸引力的股票。对投资人来说,买入一家优秀公司的股票时支付过高的价格,将抵消这家绩优企业未来10年所创造的价值。”这就是说,忽视安全边际,即使买入优秀企业的股票,也会因买价过高而难以盈利。

  首先,林园也认为有些股票的累计升幅已大,买入可能不是最好的时机,但他也不会卖出这些公司的股票,他会坚决“持有”这些公司。因为,这些公司股票上升趋势已经确立,这些公司每年都能创出历史新高,本身就说明他们的盈利水平每年都在创新高,而且据他的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并没有变坏的趋势,经营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盈利水平超出他的预期。的确,现阶段是很少有人购买这些“高价股”的,但这并不能改变这些股票的上涨趋势,因为这些股票已被“各路诸侯”一致看好,他们(包括他)是不会卖出这类股票的。事实上,这些股票持有的风险也是有的,有的投资者认为这些股票是“庄股”,林园认为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他认为,“庄”就是对这些股票坚决看好的投资群体组成的联合体,而这些联合体又是相互不联系的,只是思想的联合。这种思维方式的“高度一致性”,使得这些股票的流通量高度锁定,导致股价连创新高。在国际市场上,此类公司也有,例如,香港市场的汇丰银行,自上世纪90年始,林园一直都在看它的走势,过去16年中,其股价每年都在上涨,几乎每年该股票都有创出新高的时候,而它的换手率却非常低,几乎都被一些机构所长线持有。这就是香港市民说的“做什么投资都不如买汇丰银行的股票”,因为汇丰银行每年都能给投资者好的盈利回报,这也是他说的“股价上涨,是企业盈利的体现”。

  不久前,有人问林园对招商银行的估值,他说,从15元/股起,最多能到50元/股,很多人不相信,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林园告诉他们:“中的故事,一切都有可能。股票涨起来,涨到你不相信,跌起来也跌到你不相信。”为什么林园说招商银行能到50元/股,几乎没有人相信呢?一个观点就是50元/股,招商银行的市盈率会高得吓人。林园认为,参考标准不一样。今天,大家可能认为招商银行25倍市盈率应为合理,三年后,50倍市盈率大家也能接受了,否则,就没有当年发展银行60元时,很多人还认为发展银行买了就套不住,套住了也是一个“金项链”的说法,而且,招商银行在未来三年中本身盈利的增长,也将支持其股价持续走高。人们不能用今天的标准给三年后企业定价,这个标准是可以变化的。全世界的在某一个阶段都是有泡沫的,个股也一样,会在某一阶段产生估值偏高(泡沫),好的公司会随着公司业绩的增长,过一段时间就会使其股价重新回到合理或者低估的水平,这时股价又会重新上涨。这些公司的投资者无非损失的是时间成本,若公司本质不好,不能持续盈利,泡沫就会破灭,当然,股价持续下跌也就成为必然。

  林园对招商银行估值能达到50元/股的说法,也有为他自己“打气”的成分,因为招商银行是他的重仓股,他当然会坚决“看好”。树立“信心”对他自己本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小学生阅读美文,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做的事没有信心,那就是在“”。他的做法是:若股票上升趋势一旦形成(股价不断创出新高,如今天的招商银行),那就要不轻易言顶。他就会给自己定下纪律,那就是“坚决持有”,对中途的涨涨跌跌,不用去理它,毕竟高低都是“相对的”,总是有人会觉得涨多了,就会下跌,老想着卖出股票,这时就可能犯历史性的错误,后面会迎来真正的上涨。当然,也有可能股价会出现下跌,这时就要考验人们的承受力了。林园认为以“平常心”去对待这种波动就可以了。如果是低位买入招商银行,那么即使跌到买入价又怎么样呢,所谓的“高抛低吸”在林园看来,实际上是做不到的,甚至是无法操作的,即使十次操作九次都是对的,只要有一次错误,投资者的损失都是巨大的。对于目前持有招商银行,林园认为,要做“乌龟”,“猫着”不动,“拿着”,“贪到底”。他坚信招商银行高了还有高,最终涨到大家都不敢相信,而且要成为大家的“观赏股”。这就是好企业的魅力。

  在过去的人生中,林园操作的每只股票都是赚钱的,事实上,他买入每一个组合,都是事前想好的,没有发生过“意外”,他坚信今后也不会有意外,因为他在买入前,首先考虑的是“最坏的结果”而不是“赚多少”。赚不赚并不重要,即使不能赚钱,“活着”最重要。

  另外,林园有他自己一个不用思考的估值标准,这个估值标准已经成为他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一种“条件反射”。这里讲一个他亲身经历的小故事。2006年10月,他去江中制药考察,到黄山已是晚上六点钟,一行人来到一家饭馆,坐下看过菜牌后,林园问服务员:“你们的菜怎么这么贵?”服务员说:“黄山都是这么贵的菜,它是旅游城市。”林园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吃了,“走人”。到第二家餐厅,这家餐厅的菜价只有前一家的三分之一。当他面对第一个餐厅的服务员时,他的第一反应就是他不能受服务员的引导,改变自己的想法。你也许觉得,按照林园的身价,这种做法很可笑,但林园改变不了他自己,因为这种严格的估值标准已在林园身上形成了一种习惯,难以改变。可以说,林园做每一件事,都是经过反复考虑的。林园调侃自己是一个“老油条”,但你欣赏林园的投资,简直就是一种“艺术”。

  就目前来看,林园非常看好如下行业:银行(招商银行),汽车制造(宇通客车)、一次性消费品(茅台、五粮液、伊利、云南白药)、旅游(黄山旅游、丽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海机场,中原高速)。以上行业(公司)都是具有业绩平稳增长的知名品牌企业,或者是在国际市场上产品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在全球化进程中有极强竞争力的公司,他们的市场不限于国内。

  在这里特别要分析一下,林园为什么看好汽车制造业。他认为,汽车将成为继购房热之后,中国人的另一个消费热点。随着全国高速公路网建成,客车的需求量也会持续增长,就目前情况而言,轿车制造商的竞争力他还看不到,但客车制造商的竞争力已经开始显现。他2005年去过宇通客车这个企业,对这家企业的印象非常深刻,由于客车生产是以人工为主,而中国劳动力价格低,这正好是中国的强项。宇通客车的国外竞争对手都不再大量生产汽车,而国际市场的需求将主要由中国企业生产的客车满足。林园去宇通客车考察时,正好看到准备出口中东某国的大批宇通客车,像宇通这样的客车生产企业正好遇到国内国外客车需求双重增长的动力,未来三年,企业的盈利增长将是看得到的。类似的企业还有新兴铸管,这家企业生产的铸管出口到美国,比当地产品的价格要低25%以上,要知道该企业的产品质量评比仅次于日本久保田,全球排名老二。

  选好行业后,他会选择该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有龙头,他是不会选择第二的。选好后,他首先会少量买入,然后跟踪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是三年)。对其主要竞争对手进行研究、跟踪。企业盈利若能持续增长,股价估值也会合理,他就开始大量买入、持有。对买入的公司进行每日营销状况的跟踪,最主要的是对投资的公司的分红政策进行追踪,他甚至会提要求希望公司能够多分红,他认为不管是送股还是分现金,必须要送而且得多送,这样才可刺激股价的上涨。

  林园的选股标准是——有老大就不选老二。他手中拿的都是全中国最优质的上市公司,最能赚钱的上市公司,这样他才能不理大盘的波动。他认为这些公司每天都在不停地为他赚钱,这样他就可以睡大觉了。而他持有的这些公司,是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的上市公司,他们都是未来三年盈利确定性高的公司。

  买入就是为了持有,如果轻易清仓,还买它干什么,如果清仓,什么复合增长就都成了空话。常常在中听到一种声音,“真后悔当初没有买”。的确,股票如果没有进入你的账户,那它的增长永远是持有人的盛宴,而与你无关。为了保持流动性,机构总会用股价的波动去吓唬投资者,明明你研究透彻的股票,各种分析都支持你的买入理由,但股价就是被向下打压,甚至出现跌停的现象,投资者不但被吓得远远的,还把手中的筹码送给机构。所以,持有很重要,这是你开始财富增长的重要前提。为了不被那些无用的信息干扰,巴菲特把自己的办公场所设在远离华尔街的地方。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对华尔街那群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的种种非理性行为感到不解。也许是人在市场,身不由己。所以他最后离开了纽约,躲到美国中西部一个小镇里去了。由此,他远离了市场,也因此,他战胜了市场。

  买入后持有对每个投资者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但是,投资者每天看着股价的阳线和阴线,判断着支撑和压力线,时刻害怕股票破位下跌,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没有股票行情终端机,巴菲特认为,如果你打算拥有一家杰出企业的股份并长期投资,但又每一天去注意的变动,这显然不合逻辑。当你忽略市场的变化时,将会惊讶地发现,你的投资组合反而变得更有价值。“在我们买了股票之后,即使休市,我们也不会有任何困扰”。

  当买入的公司被多数投资者一致看好时,其股价上涨的趋势就已经形成,这时股价会持续上涨,虽然在股价上涨过程中会有下跌100字美文加赏析,但这只是上升过程中的调整。这时很多投资者都会选择卖出手中的股票,其实,这是投资误区,“黑马”也因此和他们无缘了,这就是林园说的“他在痛苦中赚钱”。这时他会坚决“持有”这些上涨趋势已经形成的股票“贪到底”。只要公司盈利状况不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选择卖出股票的。

  企业盈利能力是企业好坏的“试金石”,是任何外因都不能改变的。林园认为,股价的涨跌最终都是企业挣钱能力的体现。股票市场股价短期波动是供求关系的体现,若没有人买,股价必然下跌,跌到有人买为止。股价实际上就是能卖出的价格。林园即使要卖出手中的股票,也要在中选择合适的时机卖出。他不会选择在成交“清淡”时卖出手中的股票,他要观察市场上有没有人“接受”,有没有人买进。他会采取“你不买,我也不卖”的投资方法。他看着你,你要想买,他才卖出。这并不意味着他卖出了,股价就会下跌,若是这样小学生阅读美文,一开始他就不会选择这样的股票。多数情况是:他卖出后,股价还会继续上涨,这才是好公司。要知道,真正的好公司,其股价是不会因为谁买谁卖来决定的,而由其自身的规律决定。如中国银行发行上市,很多人认为银行股的扩容会导致现有上市银行股下跌,但他认为这不会影响上市银行股的表现。如招商银行,它经营得好好的,中行上市并不能影响招商银行的盈利能力,可以说与招商银行的经营无关,它怎么能够影响招商银行的最终股价呢?他认为招商银行就是银行股中盈利能力最好的公司。

  与英美的量化宽松一样,日本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样搅动了全球金融市场。“货币战争”的讨论一时间甚嚣尘上。

  迄今为止,在波云诡谲的“货币战争”中受伤的主要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不但要承受着本币升值之痛,还要抵挡资金涌入,近期香港金管局就曾多次干预汇市智斗“热钱”。

  但更大的隐患是,跨境资本流量流向的突然转变。外管局近日多次强调,这会给新兴市场国家十分脆弱的金融市场带来重大冲击。外管局在2月28日公布的《2012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中也罕见地警示了资本流出风险:“不可不察、不可不防”。

  而在这份报告中,外管局根据“残差法”计算,2012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波动规模,竟然达-3200多亿美元!

  而更为真实的是,在一系列量化宽松政策的连番轰炸下,全球货币显然供应过多。“嗅觉灵敏”的资金逐利而来,大量流向新兴市场国家,投资和资产价格上扬也随之而来。

  中金公司的监测也表明, 新兴亚洲的资金流入过去两个月迅猛上升。过去两个月流入亚洲、债市的“热钱”越来越多——从EPFR的数据来看,资金对亚洲已经连续23周显著流入,历史上较为罕见。金融渠道热钱涌入,让各个央行愈加忧心忡忡。

  “这迫使央行不得不采取紧缩性的政策。而这种紧缩性的政策往往使小企业和实体经济成为受害者。”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张燕生分析说,对中国而言,还是需要一个稳健的货币政策。

  外管局根据“残差法”,即由交易形成的外汇储备增量扣除进出口顺差、非金融部门直接投资净流入、境外投资收益和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筹资四个项目后的差额,测算出2012年我国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竟然是-3200多亿美元!

  2012年10月16日,《华尔街日报》曾利用外汇储备增量减去贸易顺差和直接投资净流入的“残差法”计算出,2011年10月份至2012年9月份的12个月,我国出现约2250亿美元的资本外逃。

  但外管局在《报告》中强调,这个差额不等于违法违规或不可解释的跨境资金流动,也不等于热钱。因为,随着人民币汇率趋于均衡合理水平,我国外汇收支状况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残差法”运用在新市场环境下有可能会出现较大问题。

  另一方面,外汇储备变动加减一些项目评估热钱流动状况是“贴标签”的方式,容易产生系统性偏差。存在流入压力时,会将合法的资金流入归为热钱流入;存在流出压力时,又会将合法的资金流出归为资本外逃。总之,都会高估热钱流动。

  而若要资金流入香港并溢出至内地,主要有三种合规渠道:一是香港银行从国际市场低成本融入美元,再向境内银行和企业提供贸易融资;二是由于境外市场即期人民币汇率持续强于境内市场,一些境内企业在香港购汇、境内结汇套取汇差,境外银行、对冲基金等机构是离岸市场人民币资金的需求方,它们获得资金后以RQFII、人民币借贷等形式回流境内;三是资金流入香港后,将使香港股票、债券市场流动性转向宽松,吸引内地金融机构和企业赴港融资。

  现在看来,第一个渠道的作用尚不明显,因为截至2012年12月份,内地货物贸易项下跨境收付顺差仍小于海关进出口顺差,后两个渠道的作用可能已开始逐步发挥。外管局分析说,但是,由于内外部环境还存在较多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两地间跨境资金流动仍可能大幅波动。

  王小奕认为,未来存在两种情形会触发这一转变。一是量化宽松政策退出。近期美联储公布的2012年12月份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其内部在何时停止量化宽松政策上已出现分歧。二是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资金回撤至发达国家。上述两种情形无疑都会对新兴市场国家十分脆弱的金融市场带来冲击,打乱其经济发展进程。因此,新兴市场国家应居安思危,提高对跨境资本流动的预判和预警能力,防范跨境资本大进大出。

  外汇管理局在2月28日公布的《报告》中也罕见地警示了资本流出风险: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企稳,信贷需求上升,利率回调,投资者调整投资策略,将一部分资金重新投放发达市场。二是遭遇新一轮危机,投资者避险情绪再次上升,将资金回撤至发达市场相对安全的资产上。目前来看,第一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较大。

  《报告》指出,对于风险,不可不察、不可不防。亚洲新兴经济体虽然经济基本面较好,且资本累积长期以FDI为主,但2008年金融危机后持续成为投资热点,积累了大量的国际资本,若发生新一轮资本流出100字美文加赏析,恐难独善其身。

  第二类手段,是部分国家降息或推迟加息时点。如韩国的降息周期因为去年12月的大选中断了5个月,有可能在3月重启降息周期。其他的一些国家(例如泰国),本来因为通胀上行,负利率的情况,可以加息,现在因为资本流入可能也会推迟一点时间。

  “今年力争将《上市公司监管条例》推出,这是我们的目标。”全国代表、证监会上市公司一部主任欧阳泽华3月13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涉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办法》和《上市公司收购办法》的修订,将是2013年上市公司监管制度完善方面的基本内容。种种来自监管部门的迹象均显示,在IPO节奏明显放缓后,并购重组正在成为A股的核心。

  据介绍,《上市公司监管条例》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将在信息披露的方式、义务人、相关主体应该履行的责任等方面对《证券法》进一步具体化;二是公司治理方面,将对公司治理相关内容进一步具体化,除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相关制度安排之外,还涉及约束大股东的行为规范;三是并购重组方面,目前《证券法》中有一章涉及收购的表述,但没有相关法规对此进一步具体化,同时还涉及重组方面的具体内容,包括交易类型、相关准入条件,都将进一步作出规定;四是条例的基本法则,违反相关规定应该承担的责任等。

  “《上市公司监管条例》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一直在做前期评估、座谈和起草,去年我们配合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社会各界法律专家、市场主体、多个层面进行多个回合座谈,集思广益,形成了比较成熟的一个草案,今年我们希望配合国务院法制办推出。”欧阳泽华表示,下一步将以《上市公司监管条例》为基础,统领现有上市公司监管的部门规章。

  除了要推出《上市公司监管条例》之外,对现有的涉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法规的修订,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监管部门完善并购重组制度建设的重点。欧阳泽华介绍,下一步将推进收购办法和审核办法的修订,进一步减少行政许可,放松管制,加强服务。今年将进一步增加并购重组公开的内容和范围,同时配合国务院、工信部等推动跨所有制、跨地区并购重组的制度安排。“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并购重组。”欧阳泽华表示。

  稍早之前,证监会庄心一曾表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道审核今年可能会启动试行,市场并购效率将会进一步提高。而在今年2月底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中层以上负责人会议上,协会会长陈清泰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曾表示,将推动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配合监管部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措施的实施,对上市公司市场化并购重组的环境条件进行深入调研,提出政策建议,帮助上市公司通过市场化并购重组。

  分析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道审核,将大大减少并购重组的审核成本,提高审核效率,有利于优质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更快速的发展。考虑到2012年底九部委发布的推进八大重点行业兼并重组以及当前IPO实质上暂停的背景,2013年在政策支持与制度支持的情况下,A股上市公司将有望掀起新的兼并重组的大潮。

  长城证券研究总监向威达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中国经济的规模扩张道路已经走到尽头,经济增长同资源约束、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外延式的、低效率的、资源消耗型的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需要淘汰落后产能,另一方面则需要通过并购重组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到了大规模的并购重组具备条件的阶段。”向威达表示,从国际上的情况来看,各个经济体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类似的阶段。

  “这种并购重组一定要以市场化为导向,不能靠行政手段”指腹为婚“。”向威达强调,在并购重组的过程中,证券监管部门一定要防范可能出现的垃圾股的重组游戏,以及操纵股价和内幕交易“兼并重组中地方政府要少插手,证监会要加强监管。”他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评论留言

发表评论